发布日期:2014-08-06
盘点已灭绝动物,部分有望被复活
地球上曾经生活着许多动物,它们中有一些世代繁衍、极盛一时,而有一些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它们最终都从地球上消失了。最近科学家发现,从现有的动物化石中可以提取到它们的DNA,这也就意味着那些已绝迹的动物们有望被复活了......
霸王龙:在美国华盛顿地区举行的TEDx会议上,科学家就复活24种已灭绝动物的可能性展开了讨论。由于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龙并不在候选名单之列。
剑齿虎:大约1万年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河时代末期,这种动物因气候变化逐渐灭绝。“剑齿虎”这个名字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却是一种不准确的叫法,它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剑齿猫”。
布尔诺博物馆的实物大小猛犸象模型:这种史前动物的体型与现在的亚洲象差不多。6400年前,一支猛犸象种群生活在圣保罗岛,另一支生活在北冰洋的弗兰格尔岛。在大约4000年前,这两个猛犸象种群走向了灭亡。
乳齿象:在大约1.2万年前灭绝。这种动物与大象存在血缘关系,一度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
塔斯马尼亚狼:也被称之为“塔斯马尼亚虎”,是一种有袋动物,一度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几内亚岛,上世纪60年代灭绝。塔斯马尼亚虎是科学家考虑复活的24种动物中唯一的有袋动物。
不会飞的渡渡鸟:一度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的毛里求斯,19世纪在地球上消失。渡渡鸟一直在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进化,但由于人类为了获取食物展开的疯狂捕杀,这种鸟类最终走向灭绝。
柏林自然博物馆的斑驴填充标本:斑驴是一种平原斑马,一度生活在南非。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在1870年被射杀,最后一只圈养斑驴在1883年死亡。
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斯特拉海牛骨架:物斯特拉海牛学名“hydrodamalis gigas”,与现代海牛存在血缘关系,但体型更大,成年后的身长在8到9米之间。这种海洋哺乳动物据信在1768年灭绝。
欧洲野牛骨架:这种野牛是家牛的祖先,一度遍布几乎整个欧洲、亚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非,1627年从地球上消失。
比利牛斯山巨角塔尔羊:一度生活在法国南部和比利牛斯山脉北部地区,2000年1月灭绝。这种山羊是西班牙巨角塔尔羊的4个亚种之一。2003年7月30日,一支由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成功复活了这种已灭绝的野山羊,但仅存活了10分钟。
加勒比海僧海豹: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是1952年,地点为牙买加和尼加拉瓜之间的小塞拉纳岛。这种动物有时也被称之为“海狼”,成年后的身长可达到2.4米,与夏威夷僧海豹和地中海僧海豹存在血缘关系,后两种僧海豹都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照片于1910年在纽约水族馆拍摄。
荷兰莱顿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斑驴和大海雀填充标本
白暨豚:是科学家考虑复活的3种海洋哺乳动物之一。最后一只已知白暨豚“奇奇”在2002年死亡。
已灭绝的新西兰大型鸟类恐鸟:同样不具备飞行能力。在公元前1300年毛利人在其栖息地定居前,恐鸟只有哈斯特鹰这一个天敌。公元前1400年,恐鸟因毛利人的过度捕杀走向灭绝,以恐鸟为食的哈斯特鹰也遭受同样厄运。照片在新西兰蒂帕帕博物馆拍摄,展示了哈斯特鹰与恐鸟的模型。
象鸟(又称隆鸟)骨架:大部分科学家认为这种鸟类的灭绝与人类活动有关。象鸟一度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同样不具备飞行能力。
保存在德国威斯巴登博物馆的卡罗莱纳长尾鹦鹉标本:这种鹦鹉是美国东部唯一的本地鹦鹉种群。1904年,最后一只野生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在佛罗里达州奥基乔比郡死亡,最后一只圈养卡罗莱纳长尾鹦鹉于1918年在辛辛那提动物园死亡。
象牙嘴啄木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啄木鸟之一,身长可达到50厘米,翼展76厘米。这种啄木鸟原产自美国东南部的原始森林。上世纪40年代后,象牙嘴啄木鸟的目击报告越来越少。上世纪60到70年代,这种鸟类在美国灭绝。
候鸽:原产自北美洲,1914年灭绝。
古巴红鹦鹉:19世纪晚期灭绝,是最后一个灭绝的原产自加勒比海岛屿的金刚鹦鹉种群。
帝王啄木鸟:曾是地球上最大的啄木鸟种群,身长在56到60厘米之间。这种啄木鸟一度广泛分布在墨西哥的西马德雷山脉地区,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最后一次发现帝王啄木鸟是在1956年的墨西哥杜兰戈州。
拉布拉多野海鸭填充标本:这种北美鸟类于1878年灭绝。
保存在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雌性琴鸡标本:琴鸡一度生活在北美洲沿岸的石南灌丛,1932年灭绝。
保存在德国自然博物馆的垂耳鸦标本:垂耳鸦曾是新西兰最大的食蜜雀种群,最后一次得到证实的目击报告出现在1907年12月28日的塔拉鲁亚山脉地区。














骨架-300x22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