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9-29
剧透《舌尖2》上镜苏州美食代表
吃货们的福利来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火热开播,涉及300余种美食,拍摄了150多个人物。相对于《舌尖1》来说,导演组有更大的“野心”,透过美食,还描绘了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
《舌尖2》共分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7个美食专辑,每集50分钟,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
《舌尖2》中还涉及不少2012-2013的热点话题,比如切糕、艺考、富士康,这些关键词都以巧妙的方式被“植入”到片中,这样透过美食看到的现实才更有质感。
小编搞到了将在《舌尖2》中上镜的苏州美食代表哦!它们是:苏州木渎乌米饭、枫镇大肉面、吴江腌桂花。
1. 木渎乌米饭:提起木渎的美食特产,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石家饭店的鲃肺汤和乾生元的枣泥麻饼。其实,古镇美食还以乌米饭和乌米粽著称。农历四月初八,乌米饭“家家皆烹,户户皆食”,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木渎附近的灵岩、天平山上,生长着一种蔷薇科灌木,俗称“乌饭树”或“乌米饭树”。将乌饭树嫩叶洗净捣烂,加适量清水滤汁后除渣,再把淘净的糯米放入汁 液中浸渍三小时后,就可以煮成乌米饭了。若用乌米饭包粽子,则风味别具一格。此外,用乌饭树树叶汁拌糯米粉,还可以制作乌米团子和糕点。这些“乌黑油亮”的黑色食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时令佳品。
它营养丰富,吃口软糯,我国古代药典如《本草纲目》等都把它列为仙方,民间更是把它视为补益脾肾、轻身明目的珍 品。据陶弘景《真诰》记载,乌米饭是吴郡(今苏州)人邓伯元从“仙家”引入“人间”的,距今起码已有1800年历史。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至木渎游山玩水时,就曾经品尝过乌米饭和乌米粽。乾隆对这两种美食赞不绝口,称其为“木渎二乌宝”。《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苏州木渎古镇取景地。
2. 枫镇大肉面:据传说,苏州原来的面基本以红汤为主,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恰逢夏天,枫桥镇一家开面店的张店主接下生意。头天下午去买作料时,路上遇到一位中年妇女,由于给 老父买药的钱被偷,正在伤心,张店主把身上的钱都给了她。回店才想起作料没买,郁闷之下边喝酒浇愁边吊高汤烧浇头,昏沉中误将喝剩的残酒倒入锅中,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未加酱油等调料的白焖肉居然喷香扑鼻,乾隆吃后连连称好,并赐名“枫镇白汤大肉面”,从此枫镇大面名闻遐迩。
枫镇大肉面因为有糟卤,容易坏,所以是限量供应的,且不能打包,不能放冰箱,只能现场吃!等夏天到来才能品尝了,吃货们耐心再等一两个月吧!《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取景地:同得兴面馆(地址:平江区人民路嘉馀坊6号)
3. 吴江腌桂花:连红遍中国的《舌尖上的中国》都被苏州的桂花香所吸引,来到吴江,在七都镇拍摄了江南腌制桂花的工艺流程。继木渎乌米饭、同得兴枫镇大面之后,七都的腌桂花成为第三件入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苏州美食。
当地村民介绍,七都的腌制工艺非常独特:手工采摘当季的桂花,用清水洗净,不留杂质,放在竹匾中置于阴凉处晾干;备好干净的器皿,先在底部铺好细盐,一层桂花一层盐腌制,然后密封保存。如需做入菜的甜桂花,则将盐换成糖即可。
怎样才能保持桂花的浓郁香气与金黄色泽?七都人腌桂花有一个“秘方”,那就是在腌桂花的过程中要用到一种特殊汁水。这种汁水来自一种植物的果实,七都本地人称这种果子为“长枳”,状如青橘,皮厚汁酸,如同柠檬,不能直接食用。但是无论是咸桂花或是甜桂花,经由它的汁水腌制,都能常留香气及色泽,可以放置 一年以上不变。
腌制好的甜桂花一般会被用来做菜,备受苏州市民欢迎的桂花糖藕、桂花圆子、桂花糕等食物都是离不开腌桂花的点缀;咸桂花的用处则比较特别:泡茶。当地居民会将其与茶叶泡在一起,再配上一种用青毛豆,一杯散发着桂花清香,又带着淡淡咸味的茶饮就调制出来了,喝起来非常清爽。
小编插个片尾广告:若想了解更多《舌尖2》精彩美食剧透,且看帅呆了酷比了萌翻了美哭了的奇艺事!










